90後妙計儲60萬開居酒屋 遇良心業主減租
資料來源: 壹週刊 | 發佈日期: 2016-12-19 |
曾經有香港的富二代講過:「後生仔睇少啲戲、去少啲日本,就能夠儲錢比首期上車。」而身為九十後的黃傲邦及陳偉恆,在過去三年日本照去、街照出,每人依然儲到三十萬。「 其實儲錢都唔喺太軍訓式生活,唔洗去到捱麵包日日咩錢都唔花。 」
對比不食人間煙火的前者,二人未過二十歲就開始從事飲食行業,三年來儲錢進度理想,卻志不在買樓,反而在三個月前一擲五十多萬在元朗開了「稚。居酒屋」;開業初期不但達到收支平衡,每月穩袋五萬元,更令簡單的日式住家料理「貓飯」成為了熱賣。
對比還在念書的同年朋友,腰繫圍裙的二人指無悔走此路:「如果讀一科無興趣嘅,或喺無意思去投身嘅行業,不如早啲出黎做野,搵屬於自己嘅方向。」
儲錢講規劃非死慳
問到過去三年生活如何,有否慳到連旅行都不括得去時,年僅只有廿一歲的阿恆與廿三歲的阿邦異口同聲回應:「緊係無,我哋都有去日本同台灣嫁!」環盼設開放式廚房、只有三百呎的居酒屋,這裡的一桌一椅也是出至二人多年來的積蓄,毫沒「父幹」。「其實唔洗太刻苦耐勞,只喺有啲野你無得再成日買,例如我要介左儲波鞋一樣。」
畢業於中華廚藝學院、投身社會已一段時間的阿邦解釋。同樣從事飲食業、以往在酒吧作調酒師的阿恆指出,會規劃每天洗費在一百元之內,如某些日子約了朋友玩樂或計劃去旅行,就再多除少補。
「以前番夜晚人工會較高,有萬七至萬八元,因公司包食,所以我日常使費就喺交通,大約二千蚊,另外四千喺比家用,再有三千元喺日常消費,其餘儲一萬蚊就會儲起佢。」說到尾,儲錢跟做人一樣要談平衡,不能過得只剩下生存沒生活。
業主欣賞自願減租
他倆以二十出頭之齡創業,兩顆初心有人賞識有人利用,一切絕非一帆風順,而第一關要過的就是找鋪位。「我哋一心想搵二百五十呎既鋪位,一黎因為資金有限,二黎想同客人親密啲唔想被廚房同樓面所分隔。」
阿恆以日本家庭式的居酒屋為開店藍圖,但香港地鋪面績普遍也在他們目標之上,結果大大超出了其租金預算,曾一度想放棄的二人最終在戲劇性的發展下,落腳於近朗屏西鐵站的一個三百呎鋪位。「我哋向業主介紹左背景及理念後佢好支持,於是將租金減左一成半至二萬一千,喺一年死約後先回升佢原先開嘅價位。」
不願上鏡的業主余先生:「咁後生創業好難得,唔想因為鋪位問題而阻攔到佢咃。」第一關雖在富人情味的業主幫助下順利渡過,但卻在第二關裝修時賠上慘痛的額外二十萬。
第一關雖在富人情味的業主幫助下順利渡過,但卻在第二關裝修時賠上慘痛的額外二十萬。「當時我哋搵咗間喺網上見到嘅公司,佢話包一條龍裝修及出牌,點知接近交貨日子時都未睇到完工嘅日子,於時我哋就開始驚,搵左另一間公司上黎睇,一睇就知大件事。」
原先的公司只把他們的餐廳作一般家居裝修處理,無論是門高或廚房設備等全都不合出牌規格。中了「大伏」的二人立馬換公司收拾殘局,雖然業主願意加長免租期,但最後也延遲了開店日子,總花了四十萬才完成裝修。
額外花多二十萬之經歷可謂痛到入肉,但二人卻沒怨天尤人扮演悲觀主角,阿邦只輕托眼鏡道出:「其實查番就知佢哋係慣犯,有一部分都喺因為我哋無睇清楚信錯人。」
食客譚先生指受到《食在元朗》的網民推介而慕名而來,點叫了鰻魚定食、關東煮及招牌貓飯。「佢咃態度好好,關東煮都夠入味。」
二人坦承食店在網上版推介後曾一度爆場,門口現二十多人的人龍,但深知熱潮終會過去。回歸基本,他們最著重的是日本的住家料理,而當中更設曾出現在日本著名漫畫《深夜食堂》的貓飯。
「其實貓飯喺一個醬油拌飯,入面有牛油、日本醬油、紫菜絲及木魚花等等。」材料不複雜,是日本的傳統飯食之一,卻意外深得食客歡迎成為店內熱賣。
開業撞板,但二人愈走愈順,更預料年半時間就可回本。「平均閒日有四至五千元嘅營業額,假日可以去到六至七千元。」為調酒師出身的阿恆指未來希望引入香港本地的手作啤酒,真真正正令「稚」成為一間具本地特色的居酒屋。
踏上廚師之路已超過五年的阿邦,在選擇中三輟學與面對裝修被呃一樣,同樣有承擔。「當時屋企人當然反對,認為只少要有中六學歷,但問題喺我深知自己非讀書材料,點解唔快啲搵出自己喺社會嘅定位。」
不從家人決定,決心由揸筆讀書轉到揸鑊鏟,阿邦從廚藝學院畢業、到過中環鏞記酒家學師,再到半島酒店嘉麟樓跟鄧聰能師傅學廚,除了練出一手「老鼠仔」外,更學懂了對食材有所要求,在最基本開始把關。
「炸蠔選用咗日本嘅廣島炸蠔,而甘栗子薯餅同樣從日本入貨,因為試過國內產同日本產真係有大分別,呃唔到自己。」現時店內設各款咖哩、定食及小食串燒,餐單三版看完,午市定食另設學生優惠,只收四十元就有整個連味噌湯之套餐。食物款式雖然不多,但阿邦每天也會早上九時回去備料及整咖哩。
「我們嘅咖喱喺融合咗甘口同辛口兩種味嘅日本咖喱磚,另外會加蘋果蓉入去,帶出自然嘅甜味。」
廚房內外合作無間 家人義務幫拖
對比阿邦,阿恆每天也會遲兩小時回鋪頭,此非偷懶,而是二人定位分明。「我哋既分界係廚房內同外,佢專心煮食,以外嘅包括請人、樓面等全包我身上,所以每晚佢搞掂完廚房既事我會叫佢早啲番去休息,我會埋完數先走。」
店內除了有一名全職及兩名兼職員工,每到午市更會出現另一名女士的身影,細問下才知是阿恆的家姐。
只比阿恆年長三歲的家姐Connie微帶嘲笑道出:「 我都無見過有人擦廚房要擦成兩個鐘,佢哋真喺好誇張!但我諗正因為佢兩個事事有要求,啲客先會再黎。」當初決定不再升學,阿恆家人如阿邦的一樣反應;但到今時今日,家姐Connie已改變想法。「佢雖然得廿一歲,但好有心,就算真喺做唔到落去都可以重新開始。」
採訪:黃綺敏
攝錄:廖健昌